要登入會員才可以使用此功能!!

確定
珊瑚文化淵遠流長《西方篇》
公元前五世紀左右,古希臘人將手工與珊瑚相結合。在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二世紀之間,在義大利南方拿坡里城市的小村莊Torre del Greco,逐漸發展成珊瑚加工雕刻的中心。珊瑚製品通過商道流傳至紅海地區,逐漸進入印度。根據羅馬建築師的記載,在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的遺跡中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珊瑚加工坊。


歐洲人視珊瑚為避邪寶物,出海或生產等面臨生命危險時,人們會配戴珊瑚,也會為孩童戴上珊瑚項鍊,讓珊瑚守護孩子平安長大。在基督教文化裡,珊瑚時常出現於宗教祭器或教堂聖物上,15世紀時便已出現在許多畫作裡。義大利藝術家經常選用珊瑚來創作耶穌題材的作品。在16世紀,繁榮的資本主義經濟將拿坡里的珊瑚銷往遠東和亞洲各國,珊瑚製品成為世界寵兒,供不應求。


考古學家發現約莫25000年前舊石器時代墳墓裡,便存在有紅珊瑚珠,距今約6000年前蘇美文明,也出現寶石珊瑚的蹤跡,而在距今3000-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與之後的米諾文明與美錫尼文明裡,珊瑚皆被用於裝飾用途。


希臘

希臘神話中,勇士珀修斯(Perseus)將「蛇髮女妖」梅杜莎的頭砍下,她的血流入地中海後,所有的樹枝水草都變成珊瑚。航海家及戰士出征時,會配戴紅珊瑚飾品,祈求保平安、增長智慧。


羅馬

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、給人智慧、止血和驅熱的功效。因此歐洲人都視珊瑚為避邪寶物,出海或生產等危險時也會配戴,並為初生兒戴上紅珊瑚手鍊,祝福孩子一生平安健康、智勇兼備。


歐洲

據說,十字軍東征時,珊瑚是長輩賜給兒子或妻子送給丈夫的護身寶。在基督教文化中,也有一說:紅珊瑚是「耶穌寶血蛻化而成」。因為宗教帶來的神秘感,在許多歐洲文化經典作品中也經常可以見到珊瑚的蹤影。


比如,經典名畫《德西格尼雷侯爵夫人和她的兩個孩子》,法國的著名畫家皮埃爾•米尼亞爾透過這幅經典傳世的作品,展示了18世紀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的紅東西文化的信仰和流行。整個畫面蘊涵著和睦順暢的氣氛,而鮮豔醒目的珊瑚飾品恰是點睛之筆;而卡洛.克裡韋利的名畫《燕子和聖母瑪利亞》中,聖母瑪利亞抱著聖童,聖童頸上小項鍊垂下的精緻的紅珊瑚小分支,則暗示耶穌為拯救人類的罪孽而奉獻出鮮血,明確闡釋了紅珊瑚的宗教文化概念。


在基督教文化裡,珊瑚時常出現於宗教祭器或教堂聖物上,並於15世紀便已出現在Piero dellaFrancesca和Andrea Mantegna等著名畫家的畫作裡,珊瑚產業的興盛更協助建立了許多教堂,如1154年在Portofino的San Giorgio Church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第一條項鍊由珊瑚製成;法國羅浮宮亦珍藏許多珊瑚精品。


非洲、美洲及大洋洲

非洲國王在慶典上配戴王室貴族所專用的珊瑚珠鍊,以珊瑚象徵其尊貴地位;美洲的印第安人則認為寶石珊瑚為山河之父、大地之母;夏威夷更將寶石珊瑚列為州寶石。